
本文作者:豹投資
海運產業也有區別?
海運產業分為貨櫃航運及散裝航運。
貨櫃航運以定期航線為主,所載運之物品多為工業製成品,經過標準化包裝後,透過貨櫃航運直接將貨品送至收貨人倉庫,途中不用拆裝貨,以降低作業時間,與全球消費市場有高度連動的特性,一般以20呎櫃(TEU)與40呎櫃(FEU)為標準櫃,其運價是由各協會制定以及依市場狀況進行調整。貨櫃航運與航空運輸業對油價的敏感度相當高,舉凡運力平衡、油價走勢與附加費用之收取都是影響公司獲利的重要關鍵。
台灣上市公司:長榮(2603)、榮運(2607)、陽明(2609)、萬海(2615)、台航(2617)
散裝航運以運載民生大宗物資與工業基本原料,如鐵礦砂、煤炭棉花及穀物、肥料等。一般而言,散裝航運業的傳統旺季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,夏天則是淡季。天災、貿易傾銷法令、外交政策與油價都是影響散裝航運景氣的重要因子,散裝船運價指數為影響業者獲利的重要指標,依船型的不同,散裝航運指數可分為波羅的海海岬型航運指數(BCI)、波羅的海巴拿馬型航運指數(BPI)與波羅的海輕便航運指數(BHI),波羅的海運價指數(BDI)是以上三種指數的平均,亦為整體散裝航運獲利的重要觀察指標。
台灣上市公司:益航(2601)、新興(2605)、裕民(2606)、中航(2612)、東森(2614)、台航(2617)、四維航(5608)
外國上市公司:慧洋-KY(2637)
台灣上櫃公司:正德(2641)
(資料來源: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)
回顧2020產業概況
2020年上半年因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疫情爆發影響,全球商業活動停擺,國際油價也因此重挫暴跌,從每桶60美元跌至19美元。然而下半年隨著疫情趨緩與經濟活動重起後,原油價格接連上漲到2020年以來最高價位50美元,主因是美國紓困計劃的期待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問世,疫情好轉的預期。
下半年歐美對亞洲進口需求出現「爆發性反彈」,讓貨櫃船運市場供需嚴重失衡,而貨櫃多為中國製造,但因疫情停工因此缺櫃、缺船、缺工問題也日益嚴重,讓海運產業爆發搶櫃大戰,造成運價一路飆漲。再加上年末因聖誕節、雙11購物節旺季出現網購消費激增;疫情有再起之跡象,致使個人防護設備的進口需求增加,貨櫃航運市場一櫃難求。散裝航運也因為中國水患需大量進口鐵礦砂來重建內需基建政策,再加上自美國進口穀物旺季貨量成長,帶動需求成長。根據數據顯示,2020年第三季亞洲運往歐洲的貨櫃量已比第二季增加20%,且2020年以來南亞缐運價大漲363%、澳紐航缐上漲155%、美西缐上漲172%、美東缐漲82%、歐洲缐漲60%,顯示航運市場邁入榮景格局。
展望2021
2020年上半年疫情造成全球封城,貨物、貨櫃運輸大減,因此全球庫存達到最低點,而根據經驗,要將庫存回補至最高點,至少需1.5~2年以上時間,因此航運需求量可望持續至2022年上半年,保守估計則至2021年第三季。
前十大貨櫃航運公司相繼宣布全球各航線貨櫃航運漲價計畫(GRI),其中,歐洲等航線漲價計畫顯著,將針對遠東至歐洲冷藏貨櫃徵收每20呎標準貨櫃(TEU)1,000美元、40呎標準貨櫃(FEU)1,500美元之旺季附加費。台灣徵收價格亦同,對主要經營歐洲線的長榮、陽明有利。
🎯專業的台股投資工具,開放免費試用15天!立即申請試用豹投資PRO:https://reurl.cc/1go3ZV
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經驗分享,任何投資都有其風險,本網站之文字、數據、資料與服務僅供參考,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讀者應獨立判斷,審慎自我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,特此聲明作者、本公司與所屬員工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